在3044永利集团风景园林学专业的毕业生中,有这样一位年轻党员:她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环境,主动报考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,将设计图纸上的“诗与远方”,化作雪域高原上的“责任与担当”。她就是2024届硕士毕业生——袁佩琴。
学业筑基:用专业能力丈量理想高度
研究生三年,袁佩琴的成绩单上写满了奋斗的印记:从第二届“长大杯”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创新大赛双奖,到3044永利集团校门概念方案征集二等奖;从第九届“互联网+”老员工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,到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、三等奖…… 一张张证书背后,是她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执着深耕。
她的专业成长始终与“家国情怀”紧密相连。在参与西藏山南规划项目时,她白天翻山越岭调研地理生态,夜晚伏案梳理人文数据,不仅为规划方案提供了扎实的科研支撑,更在藏地的星空下读懂了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深层含义。“风景园林不只是造景,更是在大地之上书写民生福祉。” 这份认知,为她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。
疫情期间,她主动报名校园志愿者,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、为隔离同学配送物资;作为党支部积极分子,她带头参与“红色经典研读”活动,用专业设计技能制作党史宣传海报,将艺术创造力转化为思想传播力。
逐梦高原: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
“本科时就想报考西部,研究生参与西藏项目后,这个念头愈发清晰。”当2024年国考报名开始,袁佩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——这个在旁人看来“艰苦偏远”的岗位,在她眼中却是“实现价值的舞台”。
做出这个决定,源于她对西藏的深刻理解:这里不仅有壮美的自然风光,更有国家战略的深远布局。“西藏的发展,关乎民族团结、生态保护和国家安全,需要更多年轻人扎根奉献。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她始终记得入党誓词中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承诺,而西藏,正是最需要这种承诺的地方。
备考之路并非坦途。本科时初次尝试公务员考试的经验不足,让她在研究生阶段更加注重方法:制定每日6小时的学习计划,梳理近5年行测真题的命题规律,通过网课补足申论写作短板,甚至将专业中的“空间逻辑”思维运用到行测推理题中。“考公就像做设计,既要宏观布局,也要细节打磨。”这份坚持,让她最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,进入拟录取公示期。
初心如磐:以赤子之心奔赴雪域荣光
有人问她,放弃专业对口的设计工作是否可惜?袁佩琴的答案掷地有声:“风景园林是改造物质空间,而边疆工作是守护精神家园,两者同样有意义。”在她看来,研究生阶段习得的空间规划能力、生态保护理念,都能在边防工作中找到用武之地——无论是口岸环境的人性化改造,还是跨境生态保护的协同推进,都是专业价值的另一种延伸。
从长江之畔到雪域高原,从画笔图纸到国门哨位,袁佩琴的选择印证了一个道理:青春的方向,从来不止一条路。风景园林专业赋予她的审美眼光与系统思维,让她既能在设计大赛中绽放光彩,也能在边关岗位上从容担当。
“选择西藏,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深思熟虑后的使命自觉。”袁佩琴说,她期待在那里用脚步丈量国境线的长度,用真心感受民族团结的温度,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,生长出最坚韧的模样。